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海天之间有这样一群枕戈待旦的“守望者”
来源:欧宝体育下载app苹果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3-08-26 18:33:08

  海天之间,有这样一群枕戈待旦的“守望者”。监视空情、标画航迹、传递情报、维护装备……他们在不同的战位上,共同守卫祖国南海的“空中长城”。

  本期“士兵面孔”,讲述南部战区海军某旅4名雷达兵的赤子情怀。他们在历练与考验中砥砺成长,把警惕的目光融入岁月长河,在孤岛高山间织密预警天网。

  深深的雨幕下,二级上士张壮头戴耳机,坐在寂静的电台机房里,用灵活的手指快速抄收着报文。笔尖划过纸张,发出细碎的沙沙声。

  随着耳机中的“嘀嗒”声逐渐密集,张壮意识到今天的报文异常紧要。此时,无数雨点敲打着玻璃窗,犹如战鼓响起。

  “战斗”持续推进,收报量慢慢的变大,张壮的抄收速度也在有条不紊地加快。偏偏这时,他的耳机中传来一阵刺耳的杂音,将原本清晰的“嘀嗒”声瞬间掩盖。

  “不好,受到天气干扰!”张壮眉头一皱,立即调大电台音量,仔细分辨电流干扰声中的信号……

  半个多小时后,报文接收完毕,张壮终于长出一口气,抬手擦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。

  拿到快速准确译出的报文,值班站长邹恋宇满意地点点头。每次遇到大批量收发报任务,只要有张壮,他的心里便踏实许多。

  电报因为可靠的即时性和高度的保密性,成为军事通信领域无法替代的手段之一,报务员也因此成为战场“神经”上重要的一环。在很多时候,张壮都会泡在训练室,默默地练习收发报。由于常年敲击电键,他的右手中指上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老茧。

  1分钟110码电键拍发、1分钟120码抄报,张壮的报务专业水平始终在全旅名列前茅。但这在张壮的中队长郝磊看来,一点也不意外:“11年来,张壮每天要比别人多练很久,练到手指发抖、手腕酸痛才肯休息。”正是这种忘我地训练,让张壮练就了临危不惧、处变不惊的稳定心态。

  而真正让大家对张壮刮目相看的,则是该旅组织的一次实战化练兵比武竞赛。时值琼岛盛夏,酷暑难耐,地面都被晒得烫脚。闷热的帐篷里,裁判一声令下,报务员们迅速戴上耳机动手抄报。对于习惯在干净整洁的机房中收发报的报务员来说,在野外环境中最痛苦的考验莫过于身上黏稠的汗液和数不清的蚊虫。

  不多时,其他参赛的报务员逐渐因身上的痒痛分神,开始坐立难安,而张壮仿佛浑然不觉,全程安安静静地保持坐姿和手型。最终,他以所有课目最高分的非常大的优势,登上了冠军领奖台。在接过奖杯的那一刻,场下的官兵才发现,他的双手已经布满了被蚊虫叮咬的包。

  “报务员必须要坐得住、静得下。”这是张壮对年轻报务员提的要求。报务员工作时,要像禅师坐禅般心如止水,进入“一人、一纸、一笔、一电台”的境界,纵使身边有千万种干扰,仍能精确辨识微弱的“嘀嗒”信号,及时从中获取宝贵的战场信息。

  翻开张壮的业务笔记本,只见扉页上写道,“我们的使命就是把手中的一字一码,通过电波跨过山和大海,直达战场,决胜千里。”

  骤雨初歇,明媚的阳光照耀在三尺机台之上。张壮戴好耳机,握紧铅笔,于无声处寂然“听风”……

  西沙海域某小岛上,走在雷达阵地旁的田庆宝,抬手就指出了天狼星的位置。15年守岛望天的军旅生涯,让他无比熟悉头顶的这片星空。

  田庆宝的战位,是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雷达方舱。普通人只要待上几分钟,就会产生封闭空间的压迫感,而田庆宝已经在这里值守了上万个小时。

  方寸荧屏,信号24小时不间断地闪烁;天线流转,监视敌情就是雷达操纵员每天的战斗。平常值班时,为便于监视空情,田庆宝习惯关闭方舱的灯光。一片黑暗中,只有显示屏上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回波信号,如同璀璨的星空,陪伴他度过5000多个日日夜夜。

  由于岛上战备任务繁重,才30岁出头的田庆宝,两鬓已生出白发。一开始,他还会拔掉一些显眼的白发,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。

  “我们雷达操纵员的任务,就是全时警戒、全时待战,时刻盯紧这片‘星空’。”急促的警铃骤然响起,一场空地对抗演练瞬时拉开战幕。雷达方舱内,显示屏上的指示灯跳动闪烁,目标航线纵横交织。田庆宝目光如炬、运指如飞,一批批空情闪电般传向指挥所。

  突然,某批目标高度急速下降,消失不见。田庆宝的神经立即紧绷起来,屏气凝神地紧盯着显示屏。一面是密密麻麻的海杂波,一面是若隐若现的目标回波,如何将它们分辨出来?

  “调整工作模式!”面对稍纵即逝的战机,田庆宝果断下达指令,结合目标信息诸元,飞速推算目标重现位置。不多时,在微弱回波闪亮的那一刻,田庆宝立即录取上报,将企图利用海杂波进行超低空突防的“敌”机揪个正着。

  “用兵千日,练兵千日,没有永远优秀的雷达操纵员,只有永远刻苦的雷达操纵员。”15年间,田庆宝为了保持“一点不错、一口不误”的训练水平,每天都要练习十几套模拟方案。

  一个人向战而行,可以守好一个战位;一个集体向战而行,才能织密守护海空的无形天网。近年来,田庆宝在值班的同时,及时将重要数据来进行采集整理,结合保障经历撰写出60余份训练总结,制作出20余份空中特情处置教案。其中,有10余份经验材料在全旅推广学习。

  “英雄们战斗过的这片广袤蓝天,就是我们新时代南海雷达兵寸步不让的战场。”田庆宝始终记得自己刚到岛上时,指导员讲述的“海空卫士”王伟的故事。有次凝望星空,他突然想到,在这片海天之间,先烈们变成了天上的星星,照耀着后人奋勇前进。

  在璀璨的星空下,田庆宝和他的战友们用精准的空中情报,兢兢业业地描绘着属于雷达操纵员的别样风采。

  在密林深处的雷达阵地上,灯火昏黄,人影绰绰。钢花飞舞,“嗞嗞”的电焊声萦绕耳畔,一个瘦削的身影举着防护面罩,小心翼翼地焊接雷达破损部位,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滑落。

  电焊时,焊点的最高温度能达到数千摄氏度,随之产生的辐射、强光、烟尘,都会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。但这样的工作,雷达技师王培晨一干就是11年。

  谈及王培晨,战友们开玩笑说:“他是雷达技师中最会电焊的,也是焊工中最会修雷达的。”

  11年前,为了修复雷达突发故障,第一次独立值班的王培晨,不得不独自摸索着使用电焊。由于业务不熟,他用了几个小时才完成修复工作,险些影响值班任务。

  “一年基本入门,两年独当一面,三年勇挑大梁。”看着值班室墙上的标语,王培晨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电焊技术练扎实。从那以后,他起早贪黑地泡在值班室,逐个细节琢磨,逐项技术练习……

  一次巡检任务中,王培晨发现雷达方舱的空调铜管漏氟。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,却有可能导致大事故——如果空调不能有效制冷,雷达发射系统会因温度过高而突然停机,影响战备任务。

  空调铜管位于方舱尾部的狭窄拥挤的空间内,那里管道密布,阴暗狭窄,很难展开维修。看到战友们面露难色,王培晨主动站了出来:“我来试试。”他咬着手电筒,一点点挪进方舱深处。

  “啪……”就在此时,方舱内传来一声脆响,揪住了所有人的心。原来,王培晨在切割旧铜管时,切割片意外断裂,飞速旋转的碎片瞬间在他的手指上割开一道伤口,鲜红的血液不断涌出。他拿起身旁的一块维护布裹住伤口,忍痛继续施工。

  切割完成后,满头大汗的王培晨又开始焊接新的铜管。由于空间存在限制,没办法使用防护面罩,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接口处,四溅的火花伴随着高温扑面而来,腾起的烟尘呛得他不停地咳嗽。

  几十分钟后,空调终于再次吹出凉风。此时,已经浑身湿透的王培晨从方舱内缓缓爬出,手指上的伤口早已在高温的炙烤下结痂。

  “雷达是守护海空安全的眼睛,我们雷达技师就是这双眼睛的守护者,再苦再累都不能有丝毫懈怠。”这些年来,王培晨修复过数十部雷达,完成了上百次的抢修任务。他记录的雷达常见故障维修手册,摞起来有半米之高。

  “铁肩铁拳铁胆建忠诚,摸爬滚打的岁月苦练真本领……”在新雷达技师培训毕业典礼上,王培晨作为教员代表,献唱了他最喜欢的《辣的军营滚烫烫的兵》。虽已不再是多年前的那名新兵,但在王培晨心中,对军营与战位的这份炽热,从未消退过。

  “吱吱吱……”雷达站里,一级上士杨灯高弓着腰,拿着切割机沿着山石上的笔画轮廓仔细划动。涌起的灰色烟尘几乎罩住了人,锋利的刀片和坚硬的石头间不时迸溅出火星,“精”“准”“快”3个字渐渐成形。

  入伍18年来,杨灯高作为标记员,参加过数十次大型演练,累计保障数十万批空情,从未出过差错。在他心中,标记员就像是指挥员的眼睛,用铅笔追踪飞机航迹,用米尺丈量祖国领空,以提供精、准、快的空情信息。

  可是,当好“指挥员的眼睛”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2005年,新兵第一课上,杨灯高的班长谢昆湖一边介绍标记员的工作,一边转动着手中几支不一样的颜色的铅笔。笔尖生风,不多时,一条条平滑多彩的航线便在标图纸上显现。

  看着班长变魔术般地玩转铅笔,杨灯高羡慕不已。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开始训练时,发现手就像冻僵了一般,手指头不听使唤,画出的航线也歪歪扭扭,难以分辨。在新兵训练结业考核中,一直摸不到窍门的杨灯高排名垫底。

  那天下午,垂头丧气的杨灯高坐在营区的山石上,呆呆地望着远方深蓝色的大海。这时,班长谢昆湖走了过来,笑着问他:“你知道一名优秀的标记员,将手中4支铅笔中的任意一支,切换到写字状态,需要多长时间吗?”

  杨灯高茫然地摇摇头。“0.293秒!”谢昆湖意味深长地说:“我们是在用手指和飞机赛跑,迟标1秒钟、错标1毫米,飞机就会偏出好几百米。”

  “告诉你一个训练方法——石刻。”谢昆湖神秘地拍了拍身下坚硬的山石,“标图作业讲究手指和手腕的细致配合,通过‘石刻’训练法,能有效提升手指灵敏度和手腕灵活度。”杨灯高虽然心怀疑虑,还是决定试一试班长的妙招。

  从那以后,雷达站里随处可见的山石,都成了杨灯高的“标图纸”。不仅如此,每天刻完字后,他还要去训练室标注上千个数据,两只手常常累得连碗都端不稳。与此同时,他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。

  后来的一次值班中,杨灯高突然接到上级紧急空情通报:正南方向,发现不明空情。“战斗操作没有最快,只有更快。”想着班长告诉自己的话,他立即抓起铅笔,根据雷达指示的目标参数信息,全程不间断地将目标航迹“投影”在标图板上,为指挥员实时展现空中态势。事后,由于反应迅速、标记准确,他受到上级指挥所重点表扬。

  如今,杨灯高慢慢的变成了站里的标记专业教练员。走进他的训练室,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的一张张标图纸,上面画着不一样的颜色的线条和标记。这是他根据值班期间遇到的复杂空情,为年轻标记员们精心绘制的训练方案。

  暖暖的阳光,透过巨大的椰树枝条洒在杨灯高身上。这位从军18年的老兵,黝黑的脸庞上,留下海风劲吹和烈日灼伤的印记。

  在他的注视下,几名新兵正拿着毛笔将石头上“精”“准”“快”三个字认真描红……

Copyright © 2002-2020 欧宝体育下载app苹果版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287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