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6日,晨报小记者来到博山区琉璃园文明中心的陶工部落,了解博山陶瓷工艺的开展前史和陶制品的制造流程,体会陶艺创造的愿望。
26日8:30许,刚一进入陶器制造室,小记者们就被桌上摆放的陶艺著作所招引,纷繁拿出相机、手机押送。
“在明清年代,博山就被称为陶瓷琉璃的出产制造中心,至今仍是全国五大瓷都之一。”陶工部落的孙波教师告知小记者们,博山陶瓷前史悠远持久,举世闻名。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学家研讨考证,在新石器年代,淄博区域的先民就现已把握了制陶术,大汶口文明时期开端制造和运用陶器,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前史。
“完结一件陶艺著作,需求经过制坯、上釉、烧制三个进程。”孙波教师介绍,制造一件陶器前,最根底的作业是挑选比较合适的陶土。选好陶土后,把自己想要制造的形状先在脑袋里构思好,再把它捏出来。“完结制胚今后,能够先略微烧制一下,上釉时再烧一遍,这样烧制的陶器成功率比较高。完结上釉之后,再经过你自己的需求,设定烧制时刻、温度。这样,一件陶器就算制造好了。”
“教师什么叫作上釉呢?”“烧制一件陶器需求多长时刻啊?”听完孙波教师的介绍,小记者们纷繁发问。
孙波教师告知小记者,上釉是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,首要起到维护和装修效果。曾经烧制陶器都是用木柴、煤炭当燃料的窑炉烧制,大约需求一个星期才干烧制而成。现在烧制陶器的窑炉是燃气窑炉,只需求8个小时就能够了。
在介绍了这些基本常识之后,孙波教师把小记者们分红两组,由他的两位学生来担任教授小记者们制造陶器。“小朋友们,现在你们每人手里有一快陶泥,先揉匀,再切下拳头巨细的一块陶泥,拍成饼状,作为花瓶的底座,这个底座不能太薄。然后,你们要不断地切下黏土,把它们搓成细条,围成一个圆,一层一层地叠在上面,直到围成一个花瓶的形状。每叠一层都要喷一点水,这样泥条与泥条之间才干粘在一同。”
说起来简略,做起来难,小记者们依照这一个办法动起手来,许多问题就出来了。有的泥巴粘在了脸上,有的身上蹭满了泥水,不过,他们都专心于自己手里的陶土,前来伴随的家长们也帮着孩子一同制造。很快,林林总总的花瓶就逐步成型了。
“我要将它放到书桌上最显眼的当地,好好保存!”青少年宫五年级的学生昃向泰很认真地告知记者。
“我做的是一个迷你茶杯,我要把它送给我爷爷。”博山区试验小学的焦润梓拿着自己的著作说道。
“陶艺看似简略,做起来却很不简略,它培养了孩子的耐性和仔细。”杜昊林的妈妈看着孩子的著作逐渐成型,不由宣布这样的慨叹。
记者发现,小记者除了制造花瓶外,还制造了筛子、坦克、碗等著作,有的小记者给自己做的花瓶上加上了许多自己捏的装修品。有个年岁略小些的小记者,在最终装修的时分,著作“轰然坍毁”。看着自己残损的著作,难过地哭了起来,其他的小朋友一同帮助修补。
完结著作后,孙波教师对小记者们的著作进行了点评,并让小记者们在自己的著作上署上了姓名和日期,带回去留作留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