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3年,A股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投资体验出现分化。债市风险偏好很高,投资者情绪高涨,极致拉久期,收益率迭创新低。股市风险偏好很低,投资者情绪相对低迷,不断压估值。
折叠的市场表明市场并不缺乏配置的资金和热情,只是宏观预期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资产选择和市场表现。不过,如果出现预期差,资产配置的齿轮或开始转动。近期海内外市场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边际变化,值得关注。
海外方面,套息交易带来全球资产大幅度波动。波动的源头是近期美国经济数据降温、美股业绩没有到达预期。海外市场提前交易美国经济衰退的逻辑,由此导致美国科技股大幅度下滑、美日利差大幅收缩,资产端收益率出现大幅度下滑和收缩。同时,成本端日元汇率也在大幅升值。在这种背景下,部分套息头寸平仓,最后导致相关的海外资产短期内大幅度下滑。而随着资产端收益率阶段性平稳,如美股阶段性止跌,套息交易的余波逐渐平息。但如果后续美国经济预期又出现大幅变化,海外市场有可能再度大幅波动。
国内方面,近期的权益资产呈现两个特点:一是波动率明显低于全球资产,估值性价比优势突出。截至8月7日,沪深300指数、恒生指数的估值(PE TTM)分别为11.39倍、8.66倍,估值分位数分别为22%、8%,明显低于美、欧、日市场。二是行情的趋势性改变取决于基本面变化。基本面预期是压制当前国内市场风险偏好、最终压缩市场估值的核心因素。而当核心因素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时,反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。聚焦当下,从三个地方关注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差:出口方面,当前市场已提前计提悲观预期,而现实或许没有想的那么差。7月出口同比增长7.0%,尚未显示全球贸易环境发生实质性变化;财政方面,政策基调全方位强调提升财政执行力的重要性,当下或在加速发力;地产方面,对经济的拖累影响有望减小。
因此,对比来看,中美经济再平衡或在酝酿中,由此有望带来政策约束的打开和市场情绪的提振。过去两年,新兴市场苦于美联储“暴力加息”带来的种种约束,随着美国经济数据不断走弱,美债收益率、美元指数已是强弩之末,叠加低位的估值和稳增长政策的逐渐见效,A股修复或在不远处。
债券方面,理解收益率曲线向上的重要性。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是积极的经济预期信号,是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基础。今年以来,市场推动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快速下行。与海外对比来看,当前国内长端和超长端利率水平显然是偏离的。以欧元区为例,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3.86%,同期10年公债收益率是3.07%。而我国二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4.06%,同期10年国债收益率仅为2.23%,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.47%。因此,需要理解央行对长端和超长端收益率的关注。策略上,因势而动不博弈,短期把握短端票息。长端和超长端方面,结合负债端的稳定性,等待收益率回到合理位置后把握配置价值。